“智能交通云”让贵州更畅通


依托“云上贵州”平台建设,以优势聚资源,以应用带发展。“十二五”期间,“智能交通云”率先成为贵州“7朵云”中的示范性代表和“排头兵”。

随着我省公路建设不断加快,一张高效率的信息采集大网越织越密,在全省高速公路重要路段、事故多发路段、服务区等地实现监测设施和气象设施全覆盖,交通量调查站点覆盖率达到近一半,国省干线监测覆盖率进一步提升。

过去五年,贵州交通信息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表现不俗,率先成为西南片区实现ETC全国联网的省份,大大提升了高速公路收费站的过车效率。完成9个区域路网中心建设,实现全省高速公路视频联网,形成“1+9”路网管理模式。“一令通、一号通、一卡通、一点通”建设,加强了贵州交通行业内外数据资源的聚集、共享和应用。

在这背后,离不开贵州交通“乘云而上”的坚定信念。使网购车票更便捷,智慧出行更贴心,路网监控更准确。“只有将大数据与大交通深度融合,才能实现我省交通在建设水平和保障水平上的大提升。”省交通运输厅党委书记、厅长王秉清一语道明建设智能交通云的必然性。

下一步,我省将努力实现交通数据聚集的突破,力争建成贵州省交通全领域数据聚集中心、国家交通运输行业数据灾备中心和西南区域交通运输数据交换中心。

相关新闻


典型桥梁工程特色、成果展示

一、花渔洞大桥 花鱼洞大桥位于贵州省清镇市境内,跨越红枫湖5A级景区及百万级人口饮用水源保护区,主桥为180m中承式钢管混凝土变截面桁架提篮拱桥,桥梁全长269.6m。 花鱼洞大桥拆除及改建项目是世界范围内同类桥梁拆除重建的经典范例,该桥首创了拱桥拆除的新型体系转换工法,并研发了配套装置。荣获第39届国际桥梁大会“古斯塔夫·林德撒尔”奖,及多个行业协会奖、地方科技奖。 花鱼洞大桥的亮点如下: 1、旧桥建新拱,新拱拆旧桥; 2、体系转换工法及配套装置; 3、绿色重建技术。   二、平塘特大桥 平塘特大桥全长2135m,其中主桥长1599m,桥面宽30.2m。平塘特大桥主跨2×550m,为国内山区跨径最大的三塔组合梁斜拉桥,也是贵州省首座三塔斜拉槔,16号主塔高332m,为世界最高混凝土桥塔。荣获第38届国际桥梁大会(IBC)古斯塔夫斯·林德撒尔奖、2021年菲迪克全球工程项目杰出奖,及多个行业协会奖、地方科技奖。 平塘桥建设的创造性、先进性如下: 1.提出了一种采用空间钻石型桥塔,中塔塔梁铰接,边塔竖向支撑的结构体系。     2.建立了基于车流参数的结构性能评估荷载模型。     3.开展考虑时空效应的机制砂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泵送施工工艺研究。     4.研发了高塔百米处实心段高标号大体积混凝土主动温控技术和“夹心饼干”保温模板,解决了高空环境下大体积混凝土容易开裂的难题。     5.研发了超高墩塔钢筋模块化快速施工技术。     6.国内首创提出叠合梁斜拉桥整节段上行式安装工艺。     7.研发了基于BIM的山区超高墩多塔大跨斜拉桥设计技术及建养一体化信息管理技术系统。 平塘特大桥创新创优和工程亮点如下: 1、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创造性提出超高墩三塔斜拉桥方案 2、桥梁景观设计与结构设计完美结合 3、提出适应超高墩多塔斜拉桥的新型结构体系 4、采用综合手段提高结构体系刚度 5、实现超高墩多塔斜拉桥的荷载参数精细化设计 6、创新采用“空间钻石”型桥塔 7、精细化设计解决桥面板钢筋冲突问题 8、大直径桩基础的使用 9、设计、施工协同,创新施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