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双遗马拉松 我的首马之路


自从去年4月从健身房转战到观山湖公园的跑道以后,慢慢迷上了跑步。相比与健身,跑步能有个明确的指标,比如说全程马拉松完赛。

既然是装备控,肯定是从装备入手了。Asics的鞋子、Skin的压缩衣裤、Garmin的手表、水壶、腰包、帽子、手套和头巾等等,全副武装以后果断踏上跑道。跑了几次过后,对比跑步圣经论坛上的大牛些,觉得自己太差了。又是看书、混论坛的,又是跟别人讨教,慢慢懂得了控制心率、加大步频、调整跑姿、避免受伤等等,十公里配速也可以达到6分左右了。

跑了两个多月以后参加去年的贵阳马拉松半程,成绩是2小时25分左右,顺利完赛。就是从那时开始,感受到了马拉松比赛的欢乐氛围,也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于是欢欣鼓舞,发动了同事们开始一起跑步,接下来也就有了黄果树半程马拉松的完赛。

在朋友圈、QQ群和各色饭局上装B自己如何跑步以后,我发现总得解释一下什么是半马,而且确实也只是跑了两次半马而已。没有完成全程,叫什么跑步爱好者呢?于是我这个从小学到大学的体育补考生,心中暗下决心挑战一回马拉松。

42公里195米啊!要在六小时以内完成,不是简单的半程成绩×2,真的是挑战极限啊。说干就干!可是事情没有这么顺利,报名广州马拉松的全程,70%的中签率我居然没有抽上,另外国庆节后上班第一天就扭伤了脚踝,一休息就到了年底。到今年三月成都马拉松的时间也不算多了,中间又有个春节,备战是相当地紧张。那颗跑全马的心没有死!就这样还是慢慢恢复,到加大跑量,再到跑20公里以上。

3月26日成都,我来了!

到了以后看到赛道情况,25到28Km,从青城山山门口到建福宫,上大坡!想想头都大了,暗下决心,闯过这道关我的人生首次全马必将完成。酒店住下,午觉以后约上同伴来个三公里热身,感觉自己状态不错。晚上早早上床,不知道太兴奋还是喝了一杯茶,一晚上没有熟睡。起床以后出发,车上只吃了两小块面包、半盒牛奶(吸取以前的教训,早餐千万不能吃饱)。枪响以后出发,一再心中暗念“慢!保持节奏,目标是完赛”。

前10公里都是630左右的配速,15公里吃下第一根能量胶,到25公里以后感觉还很不错,心率、配速都在理想的范围内。顺利征服了青城山山门口到建福宫的以后,感觉今天首马完赛有戏。

35公里以后撞墙的感觉来了!从来没有跑过30+的我来说,终于深深体会到了。左腿韧带感觉是拉伤了,手摆起来都感觉麻,勉强坚持了一会,我看看时间还很充裕。6小时走都走得到终点,坚决不能冒险,于是和一个老哥边走边聊。

最后在距离终点400米开始小碎步,怎么我也得跑着冲过终点吧,姿势得好看!

535完赛!

首马感触:

1、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矮大紧的歌词那是相当有道理。我感觉看到了远方的田野!永远不要失去梦想!万一实现了呢?在40岁之前,我绝对不敢想像自己能跑完全马。

2、          感谢小伙伴们!特别是杜镔,在你的鼓励和陪伴下,完成了首马,确实是相当的开心。

3、          支撑我跑下去的力量之一:保持好的身体状态,多陪陪两个儿子的成长。

4、          支撑我跑下去的力量之二:一颗爱吹嘘的心。我发现什么事情对我来说,上升到了为荣誉而战的地步,我必将完成目标。

5、          备战应该更科学。虽然我在此之前一次也没有跑过30+,但是这样的状态去完成比赛还是不科学。事实证明只要完成过30+,体验过撞墙的感觉,每月跑量在160以上,连续两个月备战,全马完赛绝对有把握!

6、          怎么实现梦想?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你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千万不要停下脚步!千万不要停下脚步!千万不要停下脚步!

 

1

 起跑之前,我和我的小伙伴

 

1

终点之前

 

1

我到了!

 

1

成马终点处的交勘人

从左至右:罗万银(综合部)、管小青(公司副总经理)、杨健(桥梁分院)、杨再祥(贵州蓝图公司)、杜镔(科技事业部)

 

1

奖牌

(有麻将、变脸、盖碗茶、辣椒等元素,美美嗒)

相关新闻


典型桥梁工程特色、成果展示

一、花渔洞大桥 花鱼洞大桥位于贵州省清镇市境内,跨越红枫湖5A级景区及百万级人口饮用水源保护区,主桥为180m中承式钢管混凝土变截面桁架提篮拱桥,桥梁全长269.6m。 花鱼洞大桥拆除及改建项目是世界范围内同类桥梁拆除重建的经典范例,该桥首创了拱桥拆除的新型体系转换工法,并研发了配套装置。荣获第39届国际桥梁大会“古斯塔夫·林德撒尔”奖,及多个行业协会奖、地方科技奖。 花鱼洞大桥的亮点如下: 1、旧桥建新拱,新拱拆旧桥; 2、体系转换工法及配套装置; 3、绿色重建技术。   二、平塘特大桥 平塘特大桥全长2135m,其中主桥长1599m,桥面宽30.2m。平塘特大桥主跨2×550m,为国内山区跨径最大的三塔组合梁斜拉桥,也是贵州省首座三塔斜拉槔,16号主塔高332m,为世界最高混凝土桥塔。荣获第38届国际桥梁大会(IBC)古斯塔夫斯·林德撒尔奖、2021年菲迪克全球工程项目杰出奖,及多个行业协会奖、地方科技奖。 平塘桥建设的创造性、先进性如下: 1.提出了一种采用空间钻石型桥塔,中塔塔梁铰接,边塔竖向支撑的结构体系。     2.建立了基于车流参数的结构性能评估荷载模型。     3.开展考虑时空效应的机制砂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泵送施工工艺研究。     4.研发了高塔百米处实心段高标号大体积混凝土主动温控技术和“夹心饼干”保温模板,解决了高空环境下大体积混凝土容易开裂的难题。     5.研发了超高墩塔钢筋模块化快速施工技术。     6.国内首创提出叠合梁斜拉桥整节段上行式安装工艺。     7.研发了基于BIM的山区超高墩多塔大跨斜拉桥设计技术及建养一体化信息管理技术系统。 平塘特大桥创新创优和工程亮点如下: 1、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创造性提出超高墩三塔斜拉桥方案 2、桥梁景观设计与结构设计完美结合 3、提出适应超高墩多塔斜拉桥的新型结构体系 4、采用综合手段提高结构体系刚度 5、实现超高墩多塔斜拉桥的荷载参数精细化设计 6、创新采用“空间钻石”型桥塔 7、精细化设计解决桥面板钢筋冲突问题 8、大直径桩基础的使用 9、设计、施工协同,创新施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