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深夜食堂,人生百味
发布时间:
2021-01-13 17:36
来源:
车水马龙的东京夜,车笔直地向前开着,风尘仆仆地穿过白日喧嚣的街头,穿过恍惚而迷蒙的夜色,耳边响起吉他舒缓低沉的倾诉声,甘畅的质感犹如那千帆过尽的江岸。伴着这首气息孤独的《思ひで》,男声低沉而绵长、沙哑而缓缓地述说着整个夜晚的酸楚,道尽长日漫漫的寂寞,日剧《深夜食堂》由此缓缓拉开序幕。
《深夜食堂》以都会区弄堂里从深夜开始营业的食堂为舞台,将大叔老板做出的平民料理与形形色色的客人的故事融合,时而温馨,时而忧愁,不仅散发料理的香气,也洋溢着最质朴的人情味。这不仅是一部发生在深夜的美食短剧,也是一部适合看官在深夜慢慢品读的人生长剧。
几乎所有的连续剧我都会对正剧开始前不断重复的主题曲按下“快进”键,可唯独舍不得遗漏这部剧的一点一滴。主题曲响起时,正值夜幕笼罩时分,一天又结束了,正当人们赶路回家时,大叔的一天才正式开始:厨房里,大叔认真用刀把萝卜削皮切块儿,用手掰开魔芋,一并放入锅里;肉倒下去“哧”的一声,亲切得像是在家里;往锅里加点水,拿筷子把大勺儿里的味增酱搅拌开来……一部剧看完,这样的片头来来回回看了二三十遍,却不觉得腻味。大叔只是淡淡地做着自己的事情,做饭、擦桌子,每一个动作都细腻得让人心里升起一团温暖,在淡淡的日子里氤氲出淡淡的幸福。
深夜时人是最寂寞的,白日里再奔波劳累,这种时候总要放松下来;再没心眼,总也有几分难言的失意;再伪装强悍,多少也有几分弱势要显露。在这家深夜12点才开门的饭店里,大叔老板亮起一盏灯,不问来路,只在一旁淡淡地说:“想吃什么就说吧,有的话我就给你做。”
电视剧中,来深夜食堂吃饭的人都是工作到晚上12点多的人,他们常点的食物,他们聊天的话题,他们不经意间流露的情绪,他们的故事,点点滴滴都看在老板的眼里,也由这个话少心热的老板讲述给我们。每一集,都有一道简单美味的料理;每一集,都有一个普通动人的故事。在夜晚,品味一道道料理串起的故事,一天的疲惫都被洗净了一般,胸口胀满了温暖,喂饱饥饿的灵魂……
煎鸡蛋卷和红香肠,是同性恋酒吧的老板和黑道大哥的最爱;茶泡饭的固定食群是三个挑剔聒噪却坚信纯爱的中年女子;猫饭的爱好者是个爱唱歌却下场悲戚的女生;吃猪排盖饭的拳击手在小店老板的见证下得到幸福;鸡蛋三明治是爱情的媒介,但终究是一段错过的恋情;和初次见面的儿子在小店里同吃速食拉面的杀手,接受老板的劝解直面责任;牛油拌饭使得美食评论家和姐姐的恋人重逢,成全了爱的守候;被父亲抛弃的女演员在加了特制海苔的酱油炒面里,吃出了父亲的忏悔;烤竹荚鱼的故事里脱衣舞娘的心酸隐在老妇人风情而倔强的背影里,妖娆华丽坚强洒脱。在《深夜食堂》里,食物背后的情感故事,永远都不会有剑拔弩张的轰轰烈烈,不过是喜怒纷扰的人之常情。深夜、食物和人情,缘来一个店面,难得世故人心。夜深而情浓,食香而念深。有些食物是一辈子的固守和思念,有些食物则是一辈子的禁忌和伤痛,一粥一饭间的偏爱与选择,其中的曲折和隐情尽显无疑。独沽的那一味,是世间最深的牵念。所以,深夜食堂注定不会成为“舌尖上的日本”,所有的食物都是情感的载体,落拓于人世,况味无限。
无论是切成章鱼形状的香肠,还是撒着柴鱼片的“猫饭”,《深夜食堂》的料理对于日本某一代人来说都是能唤起回忆的料理,就好像老贵阳的素粉,像年少贫穷时妈妈做的晚餐,或是在单身时期随便应付的饭菜。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时间无法冲淡的东西,就像《深夜食堂》菜谱上的料理一样,虽然如此简单,心里却永远为它留着位置。喜欢一种食物,是因为它有记忆的味道,并且是一段私人的记忆。不少美食家都有自己珍藏美妙回忆的独家饭店,不舍得推荐给别人——记忆,从来都不是一个廉价的几星标签。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很多事物都被刷新改造,但那些被剥落的东西肯定还残留在每个人的心中,如果将它们用料理的形式表现出来,不就是《深夜食堂》菜谱上的那些吗?这个世界很奇妙,有些东西可以超越年龄和国界,所以,不知道章鱼香肠的日本年轻人甚至我们这些隔海相望的中国人也会对这部剧情有独钟。就像旅行中偶然踏入一间令人终生难忘、津津乐道的屋台,淡雅得仿佛未经修饰,却让人倍感舒适。看似简单的料理,在咀嚼间却尽是滋味,引人时而垂涎,时而噙泪,时而不自觉地浅浅微笑。
多么希望,在这世上也能有幸偶遇这样的深夜食堂,在深夜寂寥淡漠的人世里一饱口腹之欲,品味人情。生活中的琐事,心中的哀伤,在最艰难的时刻,在高处不胜寒里,有一壶热酒温柔以待,弥足醇香。还好,在深夜食堂,一碗热面迎上,依旧吃到了心里的温度,处处的体贴,处处的花开。 (陈一帆)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