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卢萨卡杂记
发布时间:
2021-01-13 17:17
来源: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特别像一只井底之蛙。就这么四四方方的一个小院子,是我这近一年生活的全部;院子里这二十多号人,便是我的整个交际圈。衣橱里只有五六件T恤和两三条牛仔裤,排列组合下来也就十几种搭配,差别还不大。这种感觉会让人觉得很压抑,甚至惶恐。以至于有一段时间我疯狂地想逃离这个地方。还好最终理性战胜了感性,于是至今我还待在这里。所谓成长,也许就是不断地去适应你所处的环境,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然后好好的,将生活过下去。
前段时间杨部让我写篇来赞的感想,给院刊投个稿。为了找灵感我抽空读完了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读之前还心想着说不定能找到什么值得借鉴的东西,读完以后我彻底放弃了这种天真想法。三毛在非洲写的每一个故事里满满的都是荷西,而我并没有荷西,不过我也不喜欢外国人。
所以说点啥呢?聊点儿吃的吧。卢萨卡这边的人吃的东西很奇怪。首先,他们的主食是西玛。这是一种类似于玉米面的东西。黑人每到饭点都会煮上那么一锅,用手捏吧捏吧,然后蘸上他们自己做的酱,吃得很开心。这里的西餐馆很讲究,如果你在餐馆里点了西玛,服务生会事先端上一大碗放有柠檬片的温水,让客人把手洗干净了再吃。之前有中国人闹过笑话,说服务员把水端上来以后,这哥们对餐馆送柠檬水的行为甚感欣慰,抱着碗就喝了一大口,看得旁边的黑人目瞪口呆。
当地人的食谱里还有各种各样奇怪的虫子。有一次跟施工部的同事一起去工地,看到路边在用簸箕卖冬虫夏草。吓我一跳。走近一看发现其实只是长得像而已。我至今不知道那种虫子叫什么名字,只是从我们司机的口中得知,班巴语它的名字发音类似于“venkuwala”。同行的施工部同事说,当地人用它来煮汤,有一次他跟黑人一起吃饭的时候点了这道菜,吃起来很有嚼劲。
Soweto市场也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有一次跟着同事去现场定方案,路过一个卖石头的小摊子,我出于好奇停下来看了一会儿。摊主是一位中年妇女,很瘦,光着脚,穿着一条很有非洲特色的裙子。她很热情,看见我驻足在她的小摊前,于是赶紧迎了上来。二话不说从小摊儿上拿起一块小石头非要给我尝一尝。我一时受了惊吓,飞也似地逃走了。后来同事才告诉我,这种看起来像石头的东西真的可以吃,还有保胎的功效。从那以后,我再看到卖这种石头的小摊儿都会绕着走,也再没有心情去验证这到底是不是真的石头。
最近到了雨季,卢萨卡的彩芒上市了。它有手掌那么大,红红的,很甜。所以现在每周最幸福的事情就是等到周日跟朋友一起去超市买彩芒,然后在旁边的寿司店吃两个寿司,再去买点儿炸鸡和披萨,一边吃一边聊天。那个时候觉得整个世界都特别美好。
今天晚上在成都饭店吃火锅,隔壁有一大桌子华为的员工。然后一个男孩子走过来说他的一位同事想唱首歌,希望我们捧捧场。有免费的节目看何乐而不为,于是我们很爽快的答应了。接着另一个男孩儿站了起来,他说,他马上要离开赞比亚,今天他的领导同事在这里给他践行,他想给大家表演一段他一直很热爱的黄梅戏。于是他开始唱,大家很安静地听,在某一个瞬间,时间都像是静止了。我觉得那一幕很感人。之前很多人都说,爱国的热情往往是要出了国才会被激发出来。人的情感就是这样奇怪,有的情绪需要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地点让它迅速地发酵。那段听起来并不是很出彩的黄梅戏,在那一小段时间里,却是那样的好听。那一刻,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在赞比亚,我们都很想念祖国想念家,我们在异国他乡相守相依,然后各自离去。
L400一期接近尾声。很多扫尾工作还在紧张地进行。因此归期一直定不下来。今天刷朋友圈看到爽姐发了一条想家想妈妈,瞬间勾起了我浓浓的思乡之情。我很难想象一两个月以后,走出贵阳龙洞堡机场的我会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一年的时间就要过去,我本来想说光阴似箭,但仔细想想这一年对我而言似乎又是那么漫长;我本来想说我恨透了这里,却又发现其实我是那样爱它。